市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新版《上海市定價目錄》,放開逾半數定價項目,其中包括二手房買賣中介服務收費。
新目錄將于今年3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二手房中介費可能出現調整。
上海費率并非全國最高
目前上海市場的房地產經紀服務中,買賣的服務傭金是上下家各收房價的1%,累計是2%,這也是政府規定的上限。從全國范圍內來看,這一收費標準并不高,比如同為一線城市,北京的中介費率限額為2.7%。
實際操作過程中,上海的房產中介費還經常打折。小胡是一家個體房屋中介的業務員,他說,“作為個體戶,我們品牌小,門面小,業務量不能和大品牌比,為了拉客源,中介費打折是家常便飯。上次有個上家同意‘各稅自理’,但嫌最后到手的買房款數字口彩不好,硬要把原先2萬元的中介費壓縮到1萬元。為促成生意,我們只能接受。”
記者了解到,即便北京等城市的二手房中介費率高于上海,但打折也并不罕見。當地的鏈家地產業務員小陳告訴記者,去年底時為了沖業績,他所在的門店中介費直接降到1%。另一家思源地產為爭奪市場,宣布將二手房中介費率從原來的2.7%下調至1.5%。
在小胡看來,這次定價放開,如果中介費率因此而提升,那么即便給客戶打了折,也不會影響他們從業人員的收入。
收費與服務匹配了嗎
可對于二手房買賣雙方來說,他們卻不認為上海的二手房中介費低。
剛通過某中介出售自家住房的許先生告訴記者:“從我掛牌到完成交易,主要由一個業務員和其店長服務,一共花了3個月,其中看房3次,約談雙方和簽合同2次,陪同辦理過戶手續1次,交房查驗2次,中介費是總房價420萬元的2%,也就是8.4萬元。”許先生認為,在這3個月中,這位業務員不可能只為一套房源服務,中介公司的收入應該相當可觀。
“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獲得的中介服務和支付的報酬不匹配。”二手房買家吳小姐認為,二手房中介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實際提供的服務與自己的期待相差很大:“雖然我反復交代了自己的選房標準,但中介還是會推薦一些完全不匹配的房源;在簽訂中介合同和房屋買賣合同后,服務態度也不如一開始那么熱情。最鮮明的對比是,簽合同前,追著我打電話;簽合同后,我打他們電話卻經常沒人接聽。”
許先生和吳小姐都覺得,中介費率應當與服務質量掛鉤:“是不是有個評判標準,只有滿足這個標準了,才能要求客戶按照費率支付中介費?”
有利于鼓勵中介服務創新
對于3月1日后中介費率的變化,房產中介的態度比較審慎,承認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如果沒有服務創新,中介費上升的空間并不大。
上海中原地產研究咨詢部總監宋會雍說,目前中介公司實際收取的中介費率在1.6%左右,低于政府2%的限價,這是業內大中小公司根據自身服務確定的傭金平衡點,是經歷充分和長期的市場競爭而形成的。所以,即便未來費率開放,如果沒有服務上的重大變化,中介費率上行或下行空間都非常有限。
我愛我家房產中介公司上海區域副總經理俞靜也認為,中介費率取消限制的根本目的是發揮市場決定權,有利于鼓勵企業服務創新,“如果企業想提高中介服務費,那就必須提供更好的服務。”
也有業內人士預測,未來二手房中介費將打破單一的報價模式,采用套餐點單式報價。也就是說,客戶根據自己所需要的服務內容支付相關費用。對中介行業來說,新的收費方式意味中介公司之間的競爭方式也將更加多樣,有利于從原先的價格戰向服務戰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