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言論:一個年輕人購房,就是把父母前半生的積蓄,以及自己后半生的積蓄全部壓在了房子上。這句話的本意是對高漲房價的一種否定,但換個角度,也從一個側面說明,置業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是一項多么大的投資。但在現實中,記者又發現,很多老百姓只是看到了一筆數字巨大的金錢,卻不能分開考查這個“巨大的數字”所換回來的空間或產品是否物有所值,抑或在越來越大的置業壓力下,有一些空間或產品是否有必要購買。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談到的,購房者會主動或被動地陷入“垃圾面積”或是“一次到位” 的置業陷阱。
對于初次置業者,由于缺乏購房經驗往往會對“垃圾面積”視而不見,花大錢買來一些并不實用的面積。所謂“垃圾面積”,就是指在總使用面積中購房者無法利用的部分,正是這些“垃圾面積”悄悄地吞噬著人們的購房款和物業費。而“垃圾面積”往往會出現在設計不當的走廊過道上,一味以加大進深來增加使用面積的房型中,進深過大的陽臺上,以及設計不夠合理的廚衛當中。建議初次置業者在購房時,邀請專業人士一同選擇戶型。
而“一步到位”的置業觀,是目前最容易說服購房者頂著巨大壓力,花大價錢購房的理由,今天買房打算的卻是未來5年,或更長時間里可能存在的居住需求。對于這種觀點,可以換個角度來看,房子歸根結底也是一種產品,隨著市場的發展、建筑工藝的發展,房子的品質和性能必然會越來越高,例如從普通住宅到節能50%,再到現在很多城市提出的節能65%。那么在這之前“一步到位”的購房者,可以肯定的是他為了“一步到位”首先要承受很大的還貸壓力,而且在居住中還要支付更多的使用成本。而如果采取“梯次置業”,根據自身實際,分階段、分檔次的進行置業,效果就會好得多。在日前國家發改委公布的《2006年房地產調控工作重點》中也提到,“要建立引導居民住房梯次消費的長效機制,調整完善住房消費稅收政策,規范發展住房二級市場和房屋租賃市場。”
微信號復制成功
微信號:lawyer02164
請返回微信添加朋友,粘貼微信號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