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樓市注定不會平靜。
由于政府的緊縮貨幣政策、限制外資購房、第二套房等政策的紛紛出臺,進入2008年的中國樓市充分感受到了政府組合拳的威力:京、滬、深及眾多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出現了松動,打折風盛行,而持幣待購者卻并不買賬,至此,中國樓市正式進入了觀望期。
正當市場上彌漫著各種揣測之時,房地產界的巨頭王石的"拐點論""一下把樓市推到了風口浪尖。普通購房者自是心喜認為,王石一語道破天機,房價確實要下滑了;而部分開發商卻認為,王石不安好心,意圖""清理門戶""。
開發商與持幣待購者,誰將成為這場拉鋸戰最后的勝利者?無論是""拐""還是""不拐"",有購房需求的持幣待購者還是得購房,但購房時機應當如何把握?此外,國家推出的保障性住房真能在樓價如此高企的今天成為普通購房者的""守防神""嗎?在看完本期封面文章后,你的問題將得到解答。
房屋作為理財產品中的一員,不僅可以用于自住,也可以作為投資或出租,所以深受投資者的廣泛關注。中國人熱衷于投資房地產,而且2007年投資國內房地產的回報普遍不俗,當年國內房價上漲了30%到60%。
很多人一談到房子,時常會發出感慨,后悔自己錯失良機,與樓市投資機會失之交臂。與此相反,有的人卻走上了極端,他們見投資樓市賺錢效應明顯,即便是手里沒錢也要貸款投資,利用循環信貸的方式購買了十套乃至數十套的房屋。由于購買的時間相對較晚,選擇的位置或配套不甚理想等等原因,無法順利出租也不能快速變現。不但沒有實現預想中的效果,甚至背上了巨大的負債。在多次加息政策出來后,更是捉襟見肘。現金流的不充足,導致出現資金鏈斷裂,被迫賣低價出讓房屋的也比比皆是。
購房的失敗原因不僅在于投資時間及位置有誤,便與投資者對于房產投資的認識還不夠完善息息相關。以下四大鐵律能助你遠離""購房失敗綜合癥""。
知曉房屋的供給與需求
2008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報告顯示,2007年全國房地產市場運行呈現市場需求旺盛、以住房為主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繼續加快和房價漲幅較高三大特點,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5280億元,比上年增長30.2%,其中商品住宅投資18010億元,增長32.1%。商品房竣工面積58236萬平方米,增長4.3%。商品房銷售面積76193萬平方米,增長23.2%,其中商品住宅69104萬平方米,增長24.7%。2007年全年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上漲7.6%,其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上漲8.2%,二手住宅價格上漲7.4%,房屋租賃價格上漲2.6%。
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于2008年1月21日聯合對外發布消息,2007年北京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上漲12.8%,普通住宅價格上漲14.4%,高檔住宅價格上漲10.3%,二手房價格上漲10.2%。銷售商品住宅1731.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1.5%。2007年北京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995.8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0.3%,比2006年下降0.7個百分點。商品住宅空置面積為411.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6.7%。
明了國家出臺的房產相關政策
2007年,被稱為""房地產保障性政策年"",房地產市場在第二套房貸政策調整、央行連續六次加息、十次提高準備金利率等一系列的調控政策下,特別是被業界稱為""24號文""的《國務院關于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的出臺,使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被納入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政府住宅調控思路在2007年發生了標志性的轉變,即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為重點、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政策體系,建立梯級住房保障體系,實行住房分類供應體制。
2007年12月12日,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公布了《關于加強商業性房地產信貸管理的補充通知》。文件對""第二套住房""做了明確的定義,提高""非自住性需求""的信貸條件和成本的意圖非常明顯。不僅強調了""家庭""概念,而且還進行了說明;以""第二次貸款""替代了原先的""第二套住房"",顯示了政策從緊的導向;
2007年以來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除了確保和加強已經出臺的各項政策在地方的執行力以外,加快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供應,并鼓勵和要求中小戶型項目的開發等,都可以看出政策還是鼓勵滿足面向廣大群眾自住需求的普通商品住房的。包括《關于加強商業性房地產信貸管理的通知》,又重申了對購買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的借款人,仍執行20%的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規定;對購買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上的借款人,繼續執行30%的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規定。
一般來說,國家所采取的土地政策、貨幣政策和財稅政策對房地產需求和供給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其中,土地政策的調整,能夠直接決定作為房地產開發對象的土地投入量,這不但直接影響房地產供給數量和供給結構,而且在價格傳導機制作用下進而對房地產需求產生影響;貨幣政策主要通過利率變化,對投資性和消費性需求將產生相應影響;財政政策則主要通過對房產稅收上的調節,從而影響消費者的支付能力,使得房地產需求受到相應影響,此外,還可以通過對房地產供給者的盈利水平進行調節,同時導致房地產價格出現相應變化,在投資機制和價格機制的雙重作用下,最終對房地產供給產生影響。
對房地產市場的價格走勢要做到心中有數
房地產市場的土地儲備制度以及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的實施,對房地產價格的影響在制度建立之初,由于對土地供應總量調控力度的加大,使得土地供應規模有所縮減,加上開發商以及購房者的理性預期影響,房價呈上漲的態勢,上漲的幅度在某些區域也較大。但與此同時,由于政府對住房市場的干預,尤其是大規模經濟適用房、兩限房、廉租房的推出,將對住房市場需求形成較強的分流作用,從而對房地產價格上漲產生抑制作用。
2008年的政策的主要方向將在土地、稅收、金融等方面進一步深化,打擊投機、抑制投資需求,增加有效供應量,改善住房供應結構,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將是持續的調控主題。可能出臺的調控政策主要以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嚴格控制貨幣信貸總量和投放節奏;在CPI高企的情況下,央行可能會持續上調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及加息等進一步緊縮信貸的可能性;信貸政策將繼續控制信貸規模、抑制投機、控制投機需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