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投資還是自住,除卻對客觀經濟形勢和市場特征的研判,產品自身都是必須關注的重點。因此,綜合相關專家和業內人士的四個原則,值得準備買房的購房者一看。 一、要“市政配套”不要“(開發商)樓宇自身配套” 最明顯的是,市政配套不要錢或者平攤到各平米里面。由
無論是投資還是自住,除卻對客觀經濟形勢和市場特征的研判,產品自身都是必須關注的重點。因此,綜合相關專家和業內人士的四個原則,值得準備買房的購房者一看。
一、要“市政配套”不要“(開發商)樓宇自身配套”
最明顯的是,市政配套不要錢或者平攤到各平米里面。由開發商通過成本分攤轉嫁予消費者,是市場普遍問題不是個性問題。而開發商樓宇自身配套,既抬高單價,以為大賣點,又得花錢買后期享受,并且訂價不受市場約束與行政約束,愛去不去,如高級的泳池,如高檔的甚至是私人會所,如名校,如寄宿類幼兒園等等。
二、要“體積”不要“面積”
體積是立體地看的,如空高三米三,凈高肯定好用并且二次裝修可以弄個錯層結構,象酒店的復式房樣的,既享受又節約支出。而且未來家具將向成套、拆分、便利使用及綜合方向發展,非常吻合小戶型大空間的產品。面積是平面的,包括了你無端分攤的部分與開發商說是贈送的部分,無論陽臺還是露臺,開發商總歸賺了錢的,無論多層還是高層,總歸大于百分之十的公攤率,而且受設計市場影響,許多戶型存在大面積的浪費,如房間多于十平,如地方上的寬廳,在節約時代不要浪費,所以不要面積要體積是必然。
三、要“粗裝”不要“精裝”
以后可能會推廣成品房,這將是開發商的一個普遍性賣點,樣板間會越來越漂亮,這個時候注意要“粗裝”不要“精裝”。就是開發商提供廚衛地平方面的裝修最好,對成品房,也只須基本的裝修部分,不要參照樣板間來買裝修房,裝修公司要利潤,開發商指望從整體裝修方面轉嫁部分成本予裝修之上,課稅及管理成本都會轉嫁到房價里,越是看似豪華的裝修你承擔的負面成本越多。
粗裝標準包括,只進行例行空間的裝修,而廳、主室、次房等方面的事情留給你。精裝意味著你家跟他家一模一樣,雖然不會走錯家門,但我覺得不妥,打發自己的藝術細胞也好,演示一下自己與家人的審美差異也罷,每個人的裝修支出預算是不一樣的。
四、要“要自然景觀”不要“城市景觀與人造景觀”
以前沒人愿意為景觀掏錢,現在時代不同了。但掏得明白才算數。
自然景觀容易看到生機,并且開發商不用掏后期的維護成本或較少,自然利用率高些,而且景觀加入過多的人為因素會變得四不象,而且支出增加導致負擔增加,還有就是人造景觀目前尚無法達到可生長的地步。如天然水景與人造水景,許多小區的死水就是一例,還有名貴的樹木,猜猜最終是誰在掏錢?還有許多臺詞上寫的臺地園林,西式園林,你見過這些沒有,是不是比純粹的綠地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