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小產權房的重錘已出,此前多次小產權房試圖轉正的種種夢想再一次被擊碎。
據日前媒體報道,國土部部長徐紹史在1月29日參加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閉幕式上透露,今年國土資源工作將面臨五大硬仗,其中與住建部聯手全面清理高爾夫球場、小產權房將成為重中之重。徐紹史表示,“今年如不清理小產權房,城鎮化進程加快后,問題的蔓延將進一步加速,范圍會進一步擴大。”
何為小產權房,最通俗的解釋就是,農民在自己村里的土地上蓋樓,賣給城里人,獲得土地增值收益,因為沒有經過政府征地這個環節,地價自然大幅降低,在房屋售價上比相近的正規商品房便宜三分之一甚至更高。
未繳納土地出讓金等費用,其產權證不是由國家房管部門頒發,而是由鄉政府或村政府頒發,所以叫小產權房,又叫鄉產權房。
很顯然,小產權房讓兩方面的人得益,一是農民,除了種地賺錢,閑置的宅基地等建設用地上還能蓋房;二是買不起房子的市民,在北京通州等地,有些小產權房已經具有相當規模,吸引了大批市民來此置業居住。
另外,一方面,小產權房有動了兩個利益方的奶酪,一是政府,二是地產商。目前,中國的農村土地要變成城市建設用地,只能通過政府征地這個環節,地方政府成了壟斷土地的一級開發商。清華大學蔡繼明教授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征地的這個環節,利用了國家行政的權力,用很低廉的價格獲得了土地,結果土地增值環節中的90%被開發商和地方政府拿走了。
對于地產商來說,小產權房令其恨之入骨,因為沒有開發商高昂的拿地成本,小產權確實造成了不公平的競爭。開發商由此會走向兩個方向,一是對小產權房圍追堵截,呼吁政府盡快取締;二是同流合污,自己去開發小產權房,北京的一個著名企業就在北京通州對岸的河北省境內圈了大片農地,蓋起了小產權房。
對于小產權房整治的政策從未中斷,部分地區的小產權房也常常或明或暗的合法化,北京地區的一些早期的小產權房也在慢慢合法化,補足了相關費用,政府就發大產權證。去年年中,深圳出臺了《關于農村城市化歷史遺留違法建筑的處理決定》,被解讀為小產權房可能“轉正”,由此各方激烈討論。
這個領域的復雜程度,并非是簡單的一推了之,而且恐怕會有相當的難度。目前,北京市的小產權房占到了整個房地產市場的20%左右,而在一些南方城市如深圳,這個比例已經高達50%左右。而相關政府部門一直迎難而上,不斷要表示取締小產權房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要保護耕地。
小產權房真的是占用耕地的罪魁禍首嗎?
在首屆網易經濟學家年會上,清華大學的蔡繼明教授參與圓桌討論時表示,政府害怕的是小產權房的口子一開,大量的占用耕地來建商品房,但是小產權房的根本根源,是二元的土地制度不合理,農民現在要得到工業化、城市化帶來的土地增值。
蔡繼明教授表示,小產權房肯定有違規占耕地的,但比例會遠遠低于政府的違規占地。和全國違規違法占用耕地相比,小產權可能是九牛一毛,占的并不多,根據報道顯示,各級政府違規占用土地的案件大概要占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