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二手房市場的火爆,一些購房者與售房者"鋌而走險",采取委托公證的方式來規避稅費。
今年2月末,市民劉女士拿著一份轉委托公證書到該處驗證真偽。公證員憑借經驗立即判斷這份公證書是偽造的,當場將該公證書扣留。劉女士告訴工作人員,她想購買這處時賣方拿出了這份公證書,證明人委托其出售該房產,她因心里"沒底",所以前來核對真偽。
推薦閱讀:
房產贈與公證的法律常識
房產繼承公證需要注意的問題
房產公證法律常識
公證員查看這份假公證書發現,該公證書涉及昆區某小區高層一套面積200多平方米房屋的買賣交易,公證書上標明了房屋的年限及產權證編碼,從內容上看似乎沒有漏洞,非專業人士難以辨別真偽,然而一旦劉女士憑這份公證書進行交易,其財產安全交易將無法保證。
從市公證處獲悉,近兩年已經陸續發現了幾例涉及房產公證的造假公證書。有些人為了省錢、省事通過假證販子購買假公證書。
市公證處提醒廣大購房者和售房者:為了維護個人的合法權益,一定要親自到公證處辦理公證事宜,且勿因省錢、省事而因小失大。此外,建議使用公證書的部門及時查驗公證書的真偽,以減少糾紛、保證當事人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