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房貸流動性是防范風險治本之計
最近央行提出取消房屋預售制度,各方對于是否取消預售頗為關注
增強房貸流動性是治本之計
最近,央行關于取消房屋預售制度的建議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廣東省房協日前舉辦“房地產再創新優勢發展論壇”,各方意見發生碰撞。有金融界人士認為,增強放貸流動性是防范放貸金融風險的治本之計。
廣東省建設廳廳長勞應勛在論壇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廣東省房地產開發投資615億元,占全省固定投資的22.9%,處于較為合理的水平;購買新房一年內轉手交易量占二手房交易總量的5%以下,沒有出現大規模投資炒樓現象,廣東省房地產發展是平穩、健康的。
一位長期關注房地產業的人士支持央行取消房屋預售制度的建議。他認為,央行出此建議也是迫不得已。中國人民銀行曾規定,商業銀行只能對購買主體結構已封頂住房的個人發放個人住房貸款,這意味著開發商將不能收取購房者的全部預售款。不過,這一文件后來并沒有得到有效執行。
一位地產顧問公司的董事長比較了現房銷售與期房預售兩種制度,認為從消費者對于房屋銷售的種種投訴來看,例如房屋質量、二次按揭等弊端不見得在現房銷售就可以堵祝他認為,防范房地產貸款成為壞賬等金融風險需要金融機構和房地產企業共同的努力,若金融機構真正能對房地產資金的專項使用監控起來,應該可以預防壞賬的發生。
一位金融界人士稱,取消預售與否只是應對房貸壞賬風險的治標之計,隨著房地產信貸規模的迅速擴大,商業銀行迫切需要提高房地產抵押貸款的流動性。有關人士介紹,資產證券化,是指將缺乏流動性但具有可預期收入的資產(主要為信貸資產),通過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證券的方式予以出售,以獲取融資,其最大作用是提高資產的流動性。作為一項金融技術,資產證券化在發達國家的使用非常普遍,目前美國一半以上的住房抵押貸款、四分之三以上的汽車貸款是靠發行資產支持證券提供的。
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一方面實現銀行信貸風險“減壓”,另一方面在為資本市場增添交易品種的同時,為市場輸送源源不斷的資金“血液”。按照央行和銀監會共同發布的《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預計首批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將于2005年第三季度發行上市。與會人員認為,隨著房地產抵押貸款的“出路”進一步拓寬,一個越來越完善的金融市場也最終將有利于房地產市場發展的。
增強房貸流動性是防范風險治本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