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業主委員會,再由業主委員會代表廣大產權人和使用人行使權力”的道理,恐怕很多業主都了然于心。然而許多業主委員會從成立之初,到運轉之時,境況卻并非如業主所愿。究竟怎樣做,才能讓業委會走出現在的困局?浦東江臨天下小區以自己的管理心得向大家支招。
江臨天下小區地處陸家嘴地區,是陸家嘴街道一個中高檔住宅小區,近一千戶人家。小區業委會成員五名,平均年齡34歲。4名大學本科以上學歷,3名黨員。他們不僅文化素質高,而且都樂于為建設和諧小區奉獻。黨支部、居委會、社工組、業委會、物業公司,五方面人員通力合作、相互監督、到位而不越位。
兩個為什么
業委會在成立前,首先要弄懂弄通第一個為什么,即小區內為什么要成立業委會,其職能是什么?哪些人能成為業委會成員?要使大家知道業委會是一種公益性很強的工作,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辦事,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為業主服務,為物業服務,為小區服務。
第二個為什么,即作為業主有權力進業委會,但必須捫心自問,為什么要進業委會?有時間嗎?有奉獻精神嗎?有工作能力嗎?。如果帶有一絲勉強,干脆不要進業委會。否則,即使業委會成立了,但如果碰到與己不符的事情就鬧情緒,甚至鬧矛盾,會議不參加,工作不去做,業委會就會成為一個空架子。
勇挑重擔
江臨天下業委會開創了滬上物業選聘的先河。起因是,小區業委會在成立不到三個月的時候,就碰到前期物業要退出必須馬上聘用新的物業公司的大難題。
業委會成員帶領業主代表,首先是買書學習,弄懂弄通物業公司招聘有關理論問題,然后由業主代表針對小區具體情況討論拿出方案。僅一個招聘方案就修改了十三次。經過兩個半月的努力,業主自聘物業公司的過程結束,并得到了98%的業主通過。
制度規范
小區業委會成立后,規定每半個月的一個周五晚上,碰一次面研究小區工作;一個月開一次會;一個季度召開一次由房辦、支部、警務、物業、各方人員參加的聯席會;半年一次物業公司向業委會作“四保”(保安、保潔、保修、保綠)情況匯報。維修費用的審批嚴格按小區業主大會《公約》和《議事規則》辦事。
另外,對進出小區的家政人員一律憑家政服務卡,養寵物的要有寵物證,車輛進出要有停車證,來客訪談由門崗通知業主或租戶通報認可。以上種種規范制度,給小區帶來了平安。
換位思考
少數業主法制意識淡薄,社會公德較差,認為自己是雇主,物業公司是傭人,作為傭人就應該聽從主人的。業主的諸多不理性行為,引發了物業公司員工的不滿與不安,同樣也引起了業委會的重視。
為此,業委會專門召開會議,針對少數業主的不文明言行進行宣傳教育。業委會認為,作為業主應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共同參與小區的管理,并組織業主定期對物業公司的秩序維護員、保潔人員進行慰問。
曾經有個別霸道的業主,動輒罵秩序維護員是“看門狗”,秩序維護員很生氣,雙方發生爭執甚至要動手。一名業主代表發現后,當場就以業主的身份,毫不留情地批評了霸道業主。“業主是人,秩序維護員也是人,只是工作不同而已,希望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這次風波后,小區再也聽不到這種不文明的聲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