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開始,你只許對我一個人好;要寵我,不能騙我;答應我的每一件事情,你都要做到;對我講的每一句話都要是真心;不許罵我,要關心我;別人欺負我時,你要在第一時間出來幫我;我開心時,你要陪我開心;我不開心時,你要哄我開心;永遠都要覺得我是最漂亮的;夢里你也要見到我;在你心里只有我……”相信很多人對這段話都不會陌生,電影《河東獅吼》中的這段經典臺詞早已經被現實中的情侶們一遍又一遍地演繹,成為如今各種另類婚前協議的重要母本之一。
從法律公證書到私家協議
以往,為了避免婚后財產糾紛,很多新人在婚前會簽訂一份協議來保障自己婚后的權益。但是時下,為了追趕時尚,一種內容為誰洗衣服、誰遛狗、夜不歸宿要交“空床費”的另類婚前協議在不少新人中流行。
在網絡搜索引擎上輸入關鍵詞“婚前協議”,相關的范本很多,內容也是形形色色。只要在范本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稍作修改,便可以將其納為己用。與通過律師或公證部門簽訂的婚前財產協議相比,這類由夫妻雙方私下簽訂的另類婚前協議中往往會出現種種充滿生活情趣的條款。比如,老公要努力學習做菜,每周要不定時下廚房承擔做飯任務;老公不可過度沉迷工作,忽略家庭生活,一切以家庭為重;不論謊話是善意或惡意,均不被接納等等。當然,還有很多網友制定的協議是很全面的,財產、孩子、父母、家務等,事無巨細一律收錄在內。
“《我和老婆的婚前協議》(此條約系出于保證婚姻質量之神圣目的,有效期限:一輩子),第一條,男方的工資卡要上交女方,每月女方會從中提出固定金額供男方使用,男方不得隱瞞各種獎金和額外收入;第二條,男方要努力學習做菜,每周須不定時地下廚房承擔做飯任務;第三條,吵架時男方不準掛電話,如果掛了要馬上打回去,并表示歉意,吵架時女方如果掛了電話,男方必須在1分鐘內打給女方,電話不通打手機,總之不能氣綏,屢掛屢打;第四條,雙方都有錯時要互相檢討,認識到錯誤并道歉后由男方主動提出帶女方出去散心……”正當準新郎倌小丁喜滋滋地來到一間事先約好的飯店,準備和未婚妻商量婚禮事宜時,誰知未婚妻變戲法似的從包里拿出了這厚厚的一疊紙,標題上那九個大大的黑體字一下子將小丁震懾住了。
“這什么意思?”莫名其妙的小丁瞅了瞅未婚妻認真的表情,趕忙順著往下看,可越看他就越感到哭笑不得——這哪是什么協議啊,簡直是給自己的一份“賣身契”,如果自己接受了這個協議,自己可是一點兒家庭地位和權益都沒有了。“親愛的,這個是我花了好長時間準備的,上面從拿報紙到照顧雙方的老人全都囊括了,你把它簽了哦,這個是為了我們好。”小丁一邊看,一邊聽未婚妻在旁輕聲細語地給小丁“解釋”。
“簽吧,要是下半輩子都要在這些‘規矩’的束縛下生活,那可是實在吃不消,再說難道我就這么不值得被信任嗎?但要是不簽吧,又可能會因此惹惱未婚妻,再來個‘冷戰’數天什么的也夠我受的了……”左右為難的小丁無奈之下只好先使出了唯一的絕招——拖,一邊是可愛的未婚妻,一邊是自己該死的家庭地位和權益,眼下他天天看著這疊紙在唉聲嘆氣,仍未能作出一個決定。
一紙協議惹出諸多爭議
從網上到網下,另類“婚前協議”從誕生起就不乏爭議之聲。
媽媽輩的張阿姨認為,這種“婚前協議”是對婚姻的不信任,也是婚姻中某一方思想還不成熟的表現。“我們以前剛結婚的時候,雖然也會事先在家務等的一些事上做好規定,但是都是隨口說說,實際行動起來時卻又是另外一碼事,還是要按照實際情況來。畢竟,有時候家務做得少了的一方,多數會在其他方面完成得更好一點。比如一對小夫妻,丈夫工作很忙,經常早出晚歸,反而做妻子的工作比較輕松,那再訂個協議讓丈夫包攬所有的家務,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了,即使作為丈夫的男生勉強簽訂了這份‘不平等條約’,卻難免在心里留下了陰影。在訂立了這些條條框框的一方看來,有了這一紙‘婚前協議’,好像就有了日后幸福美滿婚姻的保證。但對‘被迫’簽訂‘婚前協議’的一方來說,有些人難免會想,我到底是走進了神圣的婚姻,還是走進了地獄呢?還沒有結婚就有了這么多的約束,不是正加劇了‘婚姻就是墳墓’的感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