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固原山區,娶媳婦的彩禮動輒就高達四五萬元,迫使很多農村子弟多年在外打工。而用高額代價換回的“速配”婚姻,卻每每面臨“崩盤”的危機,以至于很多農村青年因結婚而借貸,因離婚而致貧。如何摒棄陋俗,提高婚姻質量,已成為當下社會關注的話題。
彩禮芝麻開花新郎腰被壓彎
“去年我們這里受理的農村年輕人離婚案就有120多起,已占到民事案件總量的34%,由此帶來的返還高價彩禮的民事糾紛層出不窮。”寧夏固原市原州區人民法院城郊法庭庭長張立強對記者透露說。
據了解,近年來固原山區女方彩禮逐年攀高,三萬至六萬元不等,還要再加上“三金一冒煙”(即金戒指、金耳環、金項鏈、摩托車)。但是高價彩禮仍難降離婚“高風險”,很多男方“賠了夫人又折兵”,因結婚而借貸,因離婚而致貧。
據當地人講,索要彩禮是當地一種被默認的習俗。男女青年結婚前,女方向男方索取高額財物,這被認為是對養育女兒成人的父母的一種補償。2000年以來,固原農村女子彩禮成倍增加,上世紀80年代初女子彩禮四百多元,上世紀90年代初漲到四千元以上,如今,中檔彩禮三四萬元,高檔彩禮超過六萬元。見面禮四百元至一千元,“壓箱錢”二百元至一千元,“開箱錢”五百元左右,“離娘錢”兩三千元,“盼女錢”四百元,“押轎錢”二百元,“謝媒錢”三四百元。女子所要嫁妝由上世紀80年代的“三轉一響”(自行車、手表、縫紉機、收音機)變為如今的“三金一冒煙”,外加彩電、洗衣機。林林總總算下來,一個媳婦娶進門要花六萬多元。
寧夏固原屬貧困地區,農民生活還不富裕,高昂的結婚費用已成為當地農民的沉重負擔。為給孩子娶媳婦,許多家庭東借西湊,債臺高筑,有的賣掉牲畜,甚至外借高利貸。
“固原張易、彭堡等地的彩禮居高不下,有的要到八九萬元,個別女子鄉里要小賣部或城里要一處住宅。農村嫁女彩禮遠遠超過城里,而且這些彩禮都是‘干’的,即女方家庭不外陪嫁妝,由男方一手包辦。”固原市張易鎮駝巷村媒人楊忠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寧夏山區農民置辦一場結婚宴席四千元以上,此外,還有什么“拴占錢”、“掛門簾錢”、“紐扣錢”、“化妝錢”、“折儀錢”等等五花八門的講究。許多人在外辛苦打工幾年,掙的錢還不夠送彩禮,等走上紅地毯,不少人已是債臺高筑,婚后債務壓得人喘不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