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字面上看,三部委的二套房認定新標準堵上了此前‘只認貸不認房’導致的政策漏洞,但關鍵還是在執行力上。以目前各地房管中心的信息聯網程度來看,要完全做到‘即認房又認貸’基本沒有可操作性。”某股份行總行房貸部門負責人很坦率地說。
隨著上周五住建部、央行和銀監會正式下文,二套房“即認房又認貸”的最嚴厲認定標準正式塵埃落定。但是銀行人士在采訪中均表示,新的規定在二套房認定方面的確較以往更為嚴厲,但按目前各地房管中心的信息聯網程度而言,新政策的執行力度恐怕要大打折扣。
多位銀行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三部委的通知,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中居民家庭住房套數,應依據擬購房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成員名下實際擁有的成套住房數量進行認定,如果申請人按家庭在當地房屋登記信息系統中已經登記住房,或者已經利用貸款購買住房,則該筆貸款均按第二套房認定標準執行。
“從字面上來看,新的政策即認房又認貸,但以國內現有的房管信息系統聯網情況看,這個政策基本沒有可操作性。以杭州為例,各區之間的房屋登記信息就無法相互查詢。廣州市甚至一手樓和二手樓的登記信息都不在一套系統當中,這種情況下要求銀行核查借款人名下的房產信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務。”一位股份行總行房貸部門人士對記者說。
不過銀行人士表示,新政一方面限制異地購房,另一方面要求各地加快房屋登記信息系統的建設,這表明決策層已經意識到新政在執行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這說明高層對于抑制房價泡沫的決心很大,此前政策制定小組在我行調研時,我們曾明確表示了對執行能力的擔憂,但沒料到政策依舊按步調推出。”另一家股份行總行房貸部門負責人對記者稱。
受訪銀行人士均認為,目前房地產調控政策指向已經直接以房價泡沫作為調控目標,部分房價虛高城市今年下半年房價回調已成定局,但此輪調控會否影響到銀行業整體存量房貸的資產質量目前尚難判斷。“主要是各家銀行的資產結構不一樣,有的以一手房為主,有的以二套房為主;有的在中心城市存量貸款多,有的在二三線城市存量貸款多。政策主要影響的還是像北京、上海、杭州、深圳這些房價上漲過快城市,而且是以城市中心區的房產價格為主。目前我們的看法是,只要存量房貸在結構上不存在問題,那么調控對資產風險帶來的波動基本可以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