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券購買普通住宅優惠8000元
吳某華告訴記者,購房優惠券是按照"限時、限量、實名"的原則領取,僅針對參與此屆房交會活動的樓盤,目前已有24家房地產開發企業的27個參展樓盤確定參加此項優惠售房活動。"購房優惠券總額沒有限制,希望通過派送來加大成交量。此券是享受開發商自身優惠活動外的再優惠。"
據了解,3月27日~30日,蘇州將舉行第29屆房產展示交易會。本屆房交會由蘇州市房產管理局主辦,蘇州市房地產市場管理處和蘇州顯輝展覽有限公司承辦,蘇州市房地產行業協會協辦,集中推出83個新老樓盤,可售商品房房源為17948套、179.8萬平方米。
吳某華說,隨著國家、省及蘇州的暖市政策出臺后,市場銷售量有所回升。根據蘇州市房管局對商品房市場成交情況的統計分析,今年1~2月,蘇州市區新建商品房累計成交8737套、成交面積99.01萬平方米、成交金額65.6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加27.01%、44.76%、43.36%。
此屆房交會后,蘇州是否還有新的暖市政策出臺?吳某華說,目前,該局還沒有考慮此事,"我們的不少政策已經是很優惠了。"
購房券能打動誰?
市場機構克而瑞(中國)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陳某天認為,"購房券"的現身,其實質是用各種噱頭巧妙地掩飾較小的折扣優惠力度。"購房券"作為一種營銷手段,是由開發商、媒體或機構設計的一種促銷形式,如重慶某樓盤宣稱購房最多可以使用4張單券面額5000元的購房券,也就是最多每套房優惠2萬元,以當地商品住宅均價計算,2萬元的優惠相當于打了95折,大部分消費者都不會對區區一個95折趨之若鶩。"購房券"發放的原因是傳統促銷方式在長期的弱市下難見起色,"借殼"消費券概念營銷實屬必然。
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尹某成認為,房產不僅是消費品也是投資品,決定買一套房子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消費者極少會因為有購房消費券就去買這套特價房。
陳某天表示,住房"消費券"及"團購"一樣,都是希望藉由某種特定的渠道來促使大量成交,開發商因為走量而適當放低單價,從而加速資金回籠。它能否行之有效的關鍵在于其讓利的幅度到底是多少。如果"消費券"僅僅是"小折扣"換了個"馬甲",那么非但難以生效,還容易讓購房者產生被愚弄的負面心理,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