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篇
咋處置?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 “今年如不清理小產權房,城鎮化進程加快后,問題的蔓延將進一步加速,范圍會進一步擴大。”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1月29日指出,今年國土資源部將要重點打好6場硬仗,將清理小產權房列為重中之重。
據悉,針對小產權房問題,國務院日前已作出部署,責成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牽頭,成立專門領導小組,負責小產權房的摸底和清理工作。就小產權房問題,國務院作如下要求:
一是所有在建及在售的小產權房必須全部停建和停售;
二是將以地方為主體組織摸底,對小產權房現狀進行普查;
三是責成領導小組研究小產權房問題,拿出相關處理意見和辦法。
現狀篇
別賣了
一邊是明令停建、停售,一邊是瘋狂銷售,這就是目前小產權房的尷尬處境。在高房價面前,不少購房者無奈成了低價小產權房的追捧者。
鏡頭轉向海南,地處三亞市的三亞灣路儼然已成了名副其實的售樓一條街,小產權房更是成為“香餑餑”。日前,有媒體記者在三亞灣路的一家售樓處看到,一個名叫“半山觀海”的項目僅售16.8萬元/套起,距離“天涯海角”景區很近。
地處優質
地段竟有如此低價,不禁令人咋舌。面對記者對小產權是否可以公開叫賣的質疑,售樓員更是輕描淡寫地表示,“你也不想想,要是正規產權,價格能這么低嗎?”
公開售賣小產權房并不是海南的“獨景”。視線轉向廣州東莞地區,那里購房者購買小產權房的熱情同樣高漲。近年來,許多小產權房銷售由以前的暗度陳倉到現在在市中心明目張膽派發廣告,設置銷售中心進行銷售。
而去年年中,深圳出臺了《關于農村城市化歷史遺留違法建筑的處理決定》,被不少人解讀為小產權房可能“轉正”,因而引起了各方激烈討論。更有不少投機分子大量購入小產權房,等待“轉正”大賺一筆。
深圳市政府隨即澄清,“轉正”消息系誤傳。同時,再度重申小產權房屬違建,依然要堅決制止和查處,統籌協調規劃、國土、建設等有關部門嚴格依法查處大量存在的小產權房等違法用地、違法建筑行為。
至此,對于小產權房的最終處理仍是“未知數”。
專家篇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行政法教授合兵
小產權房的危害性很大
一方面挑戰了法律權威,損害了國家法律法規的威信和尊嚴;另一方面擾亂了國家土地開發利用規劃,影響城市建設及房地產市場正常發展,給社會安定埋下了隱患。更為嚴重的是,小產權房的大量違規建設,將危及國家保護耕地政策。
上海躍平律師事務所律師杜躍平
轉正試點應兼顧社會效應
根據目前的法律,小產權房是不受到法律保護的,因此如果國家要做“轉正”試點,必須在制度上對其進行照應和救濟,確保試點有章可循。同時,還要兼顧社會效應。
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
土地應該同地、同價、同權
對于所謂的小產權房問題,為什么農村居民可以到城市購房,而城市居民不能夠到農村購房,這又限制了居民遷徙定居的權利。土地改革要遵循同地、同權、同價。無論農村的土地還是國有的土地,無論是個人的還是國家的,都應該按照同地、同權、同價的原則,農村的集體建設用地如果還是集體的話,應該和國有建設用地具有同樣的權利。宅基地,城市里邊居民的宅基地,雖是國有,但
買了之后仍可出租、可轉讓,還可再賣。
強拆還是“轉正”
1月22日,一條“南京小產權房可轉正”的消息迅速蔓延,在樓市中引發了軒然大波。南京市國土資源管理局隨即緊急表態,“這樣解讀小產權房問題,是錯誤的。”并重申城鎮居民購買“小產權房”是違法行為,不受法律保護。
但事件并未因此平息,隨即而來的是業內對于小產權房“未來命運”的新一輪熱議。
根據新浪調查數據顯示,近八成的人選擇愿意購買小產權房,其中已購買了小產權房的比重占到了41%;“如果價格合適,考慮購買”占到35.9%。不少購買者因售價低廉,不惜冒險購買小產權房,但其中充斥更多的是無奈,面對日益高漲的房價,不少購房者望“房”興嘆。
小產權房是該“轉正”或是“強拆”更是成為爭論的焦點。71.8%的人認為小產權房可以轉正,也有20.5%的人堅持相信小產權房不會轉正。“轉正”與否,不少購房者存有僥幸心理,認為市場上小產權房的存量仍舊巨大,政府不能全部進行拆除。
對于小產權房的出路問題,74.4%的購房者認為補足相關費用即可將其產權化,對于未來走向持有樂觀心理,還是寄希望于政策會逐步放開。而15.4%的人認為小產權房始終是不合法的,國家會強制進行拆遷。
有關專家指出,目前購買小產權房還存在質量、物業、糾紛等問題,大家還是不要購買。而小產權房的存在與爭議也確實反映出現在的高房價已經超出了普通購房者的承受范圍,只有繼續不斷地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滿足不同購房人群的需求,才能從根源上解決住房問題,讓購房者都能居有其屋。
而據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小產權房”建設面積達60多億平方米,相當于中國房地產業近十年來的開發總量。分析師指出,如此天量的小產權房,如果全部剿滅,所需要花費的人力和物力是無法估量的,將部分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鎮規劃的小產權房“轉正”或是真正出路,但目前一切都在各方博弈當中,短期內恐難有定論。
當“后無產者”遭遇小產權
不知從哪天開始,“后無產者”成為“無房產”一族新統稱。與咱們爺爺輩、父親輩意義上的無產者相比,我們大約“既無恒產,也無恒心”,看著節節高升的房價,不思進取攢錢買房,總想著“投機取巧”。
其實,世上哪有免費午餐,投機取巧的道路窄之又窄。其中最易操作的一條路是做“啃老族”。父母們從單位宿舍換到房改房再搬進最早的商品房,統共用了二三十年。這幾年,他們人過中年,還完家里的房貸,多少積攢了一筆錢。